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廉政瞭望 > 观点评论

以“钉钉子”精神推进扶贫监督执纪

来源: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2017-09-29

典型案例公开曝光、经验做法公开报道……最近一段时期,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成了“热词”,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实的作风、务实的举措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
王岐山同志在7月4日出席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,打赢脱贫攻坚战,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要把握纪委的职责定位,强化监督执纪问责,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。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而言,要打赢这场硬仗,必须以“钉钉子”的精神,一竿子插到底,瞪大眼睛、拉长耳朵,善于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、处理问题,全面实现精准监督、有力监督。


扶贫工作事关增进人民福祉、巩固党的执政之基。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,要么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,要么急于求成搞虚假脱贫、数字脱贫,要么浮于表面、大搞形式主义,更有甚者,把扶贫资金、扶贫项目当成了“香饽饽”、“唐僧肉”,看成是“发家致富”的好机会,不惧党纪国法去“撕一口”、“咬一块”,既寒了老百姓的心,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。


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。脱贫攻坚容不得半点水分,扶贫监督执纪也不能“打马虎眼”。“钉钉子”要快、稳、准,要主动走出机关大楼,深入基层一线,深入到脱贫攻坚最前沿了解情况、发现问题,深入群众中倾听意见,掌握最真实的情况,做到情况明、数字准、责任清、作风正、工作实。尤其是针对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,要深入一线调查核实,让那些胆敢动扶贫资金“奶酪”者无处藏身。


“钉钉子”要讲究找准目标、眼疾手快。纪检监察机关要本着什么问题突出、什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,就集中力量查纠解决什么问题,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,确保责任压力精准传导,定点打击、靶向打击,把准病灶、精准开方。扶贫与监督要同步走,做到扶贫政策到哪里、监督就跟到哪里,资金使用到什么地方、监督就跟进到什么地方,让扶贫政策和监督制度一起“下沉”。


要以落实责任追究为根本。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分类精确处理,对该通报、该追责的人和事在党纪国法的范畴内尽快处置,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和效率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,防止精准扶贫这本“好经”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被“念歪”了。


脱贫攻坚这场硬仗,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、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来推动,而监督执纪问责正是为打赢这场硬仗提供坚强保障。也只有以钉钉子的精神,把扶贫监督牢牢抓在手上,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、持久战。(岱山县纪委 王双娜)

敬请关注

中共德清县纪律检查委员会
德清县监察委员会
微信公众号

掌上纪检

浙江省纪委监察厅
微信公众号